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

从一个普通小女孩到华为轮值董事长,孟晚舟是如何炼成的?

张军智/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/出品1972年,成都的一个雨夜里,一名女婴呱呱坠地。父亲任正非给她取了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“晚舟”。

从一个普通小女孩到华为轮值董事长,孟晚舟是如何炼成的?

张军智/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/出品

1972年,成都的一个雨夜里,一名女婴呱呱坠地。父亲任正非给她取了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“晚舟”。

没有人会想到,46年后,“孟晚舟”这个名字竟会成为一场国际风暴里的主角。但她在逆境中所展现出的尊严与骨气、优雅与从容,却令全球很多人为之钦佩与赞叹。

历经近3年的“软禁”时光,当她重新踏上祖国大地时,自发前往机场接机的深圳市民合唱起《歌唱祖国》,很多守候在电视前的国人,激动地流下眼泪,“灯塔守候、晚舟归航”的祝福,刷屏网络。

人们视她为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,媒体盛赞她是坚韧与智慧并存的女性典范,有人说她完美诠释了华为人的精神,连向来严厉的任正非也骄傲地表示,孟晚舟是全世界的名人,没有人不知道她。

不过人生的开场,孟晚舟也只是一个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小女孩。

1

漂泊的童年

孟晚舟从小就是个“留守儿童”,因父母身在部队的缘故,她出生后就被交给姥姥和姥爷照看。

虽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,与父母又聚少离多,但姥爷是高级干部,所以在成都的日子,她的生活还是比较幸福的。

5岁时,她跟着奶奶第一次回到了爷爷奶奶工作的地方,贵州省都匀市。

那时候,她的爷爷奶奶,刚渡过“文革”劫难,全家生活十分清苦,这也令小小年纪的她,很快感受到了落差,“远远比不上我在成都的日子”。

展开全文

有次吃晚饭,因为没有肉,孟晚舟就耍起了小孩脾气,她钻到桌子下面,顶翻了桌子,搞得一家人都没吃好饭。

奶奶害怕委屈了自己的大孙女,后来就隔三岔五背着她去街上买糖吃。很多年后,孟晚舟才知道,买糖的钱都是全家人从伙食费里挤出来的。

“年小的我哪里知道,那个时候家里的经济是多么的不济,我的嘴里多含一块糖,正在长身体的姑姑叔叔们就要少吃一口菜。渐渐长大了,才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我能长到今天这样白白胖胖,也得感谢我宽容、善良的姑姑和叔叔们。”

或许是由于家里望子成龙的因素,还差两岁才到入学年龄的孟晚舟,就被奶奶安排到了都匀三小读一年级。

那时候,每天晚上的数学作业成了她最痛苦的事情,“1+1还好说,两个手指头一比划就出来了;可是碰上10+15的算术题时,我就只得动用家里的筷子来比划了”。

奶奶经常笑着说:“非非(任正非)成绩那么好,怎么养了这么一个笨女儿。”不过话虽如此,奶奶每次还是不厌其烦地陪着她把作业做完。

当时随着工程兵转战祖国各地的任正非,几乎每年只有一次回家看女儿的机会,对此,他内心充满愧疚,“回想起来,该躲猫猫的时候没陪她们,该给她们讲故事的时候没陪她们”。

后来部队在济南搞建设的时候,任正非将孟晚舟和她的弟弟接到了身边。但部队在农村,孟晚舟刚到,就对任正非说:“爸爸,这里好荒凉,比奶奶家还偏僻呢!”

任正非夫妻工作繁忙,农村的小学管理教学又很宽松,没人约束的孟晚舟,经常不是和同学跑到河沟抓泥鳅,就是带着弟弟爬树摘果子,学习成绩一落千丈。

但任正非对孩子们却极为宽容,他反对机械式教育的理念,认为孩子应在快乐中自然成长。他曾总结自身的经历,“父母对我们最大的贡献就是不管我们,让我们一天到处调皮捣乱。”“由于个性得到发展,使我们有独立思考一件小事的能力,得到了一定的创造机会,长大后产生了能力。”

据说孟晚舟和弟弟小学时,想看小说就看小说,不愿意学习就不学习,说“老师说爸爸妈妈签字,就可以不做作业,”任正非就回,“拿来,我给你签字。”

从一个普通小女孩到华为轮值董事长,孟晚舟是如何炼成的?

1984年,随着国家百万大裁军的一声令下,任正非和妻子都转业到了当时荒草丛生、百废待兴的南国渔村深圳。

孟晚舟又被送回了都匀。当时,她的爷爷是都匀一中的校长,而奶奶是学校里的数学高级教师,结果第一次考试,她却考了个倒数第一。让家人蒙羞这件事,让她多年都难以释怀。

等父母在深圳工作稳定后,孟晚舟又到深圳继续学业,她后来回忆说,“父母在深圳工作,生活很艰苦;住在漏雨的房子里,外面下着大雨,里面下着小雨;隔壁邻居说话的声音,隔着墙都能听得一清二楚。”

虽然生活艰苦,但生活在父母身边,对一个孩子而言,显然比什么都重要。不过,这难得的家庭时光,很快也消失了。

2

动荡的青春

1987年,任正非在单位闯下大祸。在一次对外交易中,信心满满的他,被骗了200万元。

在人均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、万元户就是富翁的年代,200万元无异于天文数字。43岁的任正非也因此被单位开除。

雪上加霜的是,本就多年积累的夫妻家庭矛盾,也因此激化。最终,遭受事业与婚姻双重打击的任正非,在离婚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。孟晚舟跟了母亲,弟弟跟了父亲。

人们常说,父母离婚,受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孩子。对一个懵懂的中学生而言,家庭的天塌了。孟晚舟成了“单亲家庭”的孩子。

面对家庭的巨大变故,孟晚舟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。据说是她主动要求将自己的名字从“任晚舟”改成了母亲的姓氏“孟晚舟”,并开始努力学习。

但多年漂泊的求学之路,外加父亲的宽容式教育,孟晚舟并没有打下太好的基础。1990年,孟晚舟走进了高考考场。

关于孟晚舟的第一学历,网上有各种说法,很多资料都显示,孟晚舟毕业于深圳大学会计系。但根据更为可信的资料显示,孟晚舟1990年高考后,考取的应该是常州财经学校(现建行大学华东分院)。

这所学校当时虽不是大学,但它是建行总部直属的一所学校,实行的是定向包分配的政策,考上就会有银行的“铁饭碗”工作,所以当时录取分并不低。而且在那个高考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的年代,对普通高中生而言,能考上也并非易事。

1992年,孟晚舟毕业后,进入建行的一家营业网点工作,但一年后,却因为网点撤销,失去了工作。

她本打算出国留学深造,结果却被拒签了。

初入社会就接连碰壁,让孟晚舟颇受打击。此时,任正非创办的华为,已经初露锋芒,公司年销售额过亿,员工规模已达数百人。

任正非建议女儿先学点谋生的技能,积累点社会经验。就这样,1993年孟晚舟进入了华为。

3

华为的淬炼

任正非给女儿安排的工作是秘书,不过和很多人想象的老板秘书不同,孟晚舟的主要工作是电话接线员,另外还兼任文件打印、制作产品目录、安排会议、企业参展等杂务。

由于姓氏的不同,外加父女两人都保守着“总裁女儿”的秘密,在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,华为几乎没有人知道,孟晚舟就是老板的女儿。

孟晚舟后来回忆说:“那时候,公司的总机是一个有着密密麻麻键盘的平板,足足有一张办公桌那么大,每当电话进来,红红绿绿的信号灯就会不停闪烁。手忙脚乱的我,不知道转错过多少电话。”

工作中,任正非对孟晚舟很严厉,很多华为老员工都记得孟晚舟被老板训斥后,红着眼睛从老总办公室出来的情形。

父亲的严厉、琐碎辛苦的工作并没有令孟晚舟气馁,反而激发起了她的斗志,她一边努力工作,一边坚持继续学习。

有华为老员工回忆说,当时孟晚舟是个很可爱的女孩,待人随和,而且很勤奋,总是工作之余,还在读书学习。

《华为人报》前主编周军藏回忆称,华为最初的文秘办公室,只有三个人三张深色的办公桌,其中一位偏瘦,在成为老板夫人后离开了公司;另一位身材偏丰腴,后来才知道那是老板的女儿;还有一位笑脸永远灿烂、体贴,后来无私地帮华为人报的编辑们打印过很多稿子……

从一个普通小女孩到华为轮值董事长,孟晚舟是如何炼成的?

1996年,凭借“C&C08”数字交换机在国内的巨大成功,跻身国内重要通信设备供应商之列的华为,决心开拓俄罗斯市场。

当年6月,孟晚舟跟随华为团队到莫斯科参加通信展。领导安排她和另一个同事到银行兑换卢布,结果一捆美元,竟然换了几十捆卢布。她们都从没见过这么多钱,也不敢当面清点,抱着钱就一路跑回了宾馆。

等关好房门,仔细清点后,她们发现少了价值100美元的卢布。好在领导并没有因此对她们过多责难。

这件事对孟晚舟影响颇深,她说:“华为包容了我们的懵懂、稚嫩、固执甚至是失误,在无数将士鏖战沙场不退缩的背后,包容是始终抹不掉的底色。”这也让她后来走上领导岗位后,很注重在管理中加入温情的元素。

莫斯科之行,还让她懂得了一个道理,“紧张往往意味着会出错”。也正是从这件事开始,她学会了从容面对工作生活中的一切挑战。

1997年,孟晚舟考入华中大学会计系研究生。在历经一年半的学习,成功拿到硕士学位后,重回华为的孟晚舟,被调入财务部干基础会计工作。

在财务部的头几个月,只要账目不平,孟晚舟的会计凭证就一定是重点检查的对象。在月末、季末和年末等关键节点,她都要从早干到晚。她的办公桌下放着垫子,方便随时熬夜加班。

在那个手工做账的年代,会计不仅是个技术活,也是个体力活。每个月末,所有单据都要手工装订成册,孟晚舟就坐在办公室的地板上,用冲击钻打孔,用麻线装订。

辛苦的工作,一点点地磨砺着孟晚舟,而她也凭借着自己的坚韧与努力,一步一个脚印,逐步成长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才。

4

高管之路

在财务系统里,孟晚舟先后担任过华为国际会计部总监、香港华为财务总监、账务管理部总裁……

2003年,在普华永道的协助下,孟晚舟主导建立了全球统一的华为财务组织,并进行了组织架构、财务流程、财务制度、IT平台等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建设,使得全球的财务组织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运作。

2005年起,她又主导在全球建立了五个共享中心,并推动华为全球集中支付中心在深圳落成。

2007年起,孟晚舟负责实施了与IBM合作的、长达八年的华为IFS(集成财经服务)变革。

这些工作,涉及华为上百个国家的众多业务,数万名员工,千亿左右的资金,每个都是海量的巨型工程,但在孟晚舟的努力下,相关事务都得以有条不紊地实施和落实。

任正非2009年罕见地对财务部门提出表扬,他将华为业务的飞速发展,很大一部分归功于财务体系的有力支持:“提着一杆汉阳造,就把巡航导弹打下来了,这就是华为的财务。”

从一个普通小女孩到华为轮值董事长,孟晚舟是如何炼成的?

2011年,日本大地震中,福岛核电站泄漏,其他设备通讯商纷纷撤离灾区,华为人却逆向而行,在灾区两周就恢复了680座基站,保障了灾区通讯的畅通。

孟晚舟也是第一时间飞往日本,她后来回忆说:“整个航班连我在内只有两个人。在代表处开会,余震刚来时,大家脸色刹变,到后面就习以为常了。”据说,同机的那个日本人,怀疑孟晚舟坐错了飞机,连机组人员都反复跟她确认。

也是这一年,华为时任CFO梁华卸任,已在财务部门工作13年,且在多个重要项目里独挑大梁的孟晚舟顺理成章地接任了CFO。此时,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她是任正非女儿的身份。

2014年,孟晚舟又领导了华为公司的数据变革,在公司建立起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,实现了“数出一孔”,使数据成为公司的战略资产。同时,她通过财报内控、账实一致、资金管理和税务管理等变革,高效地支撑公司业务在全球的高速和稳健发展。

2018年3月23日,经持股员工代表会投票选举,孟晚舟成为华为三名副董事长之一。

华为实行的是轮值董事长制度,只有三位副董事长具备轮值董事长的资格,他们各自在轮值期内(6个月),担任华为公司最高领导,领导董事会和常务委员会,全面主持战略制定、经营决策及资源调配,所以此时的孟晚舟,已经成为华为最核心的领导人之一。

而从接线员走到这一岗位,她付出了25年的青春与汗水。

5

国之英雄

2010年之后,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,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感到越来越不安,他们或明或暗地通过各种手段给中国的发展挖坑、埋雷、使绊子。

特别是2016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,中国两个字几乎成了美国政要挂在嘴上的口头禅,事必谈中国,“锅”必甩中国。

在美国政府掀起的反华浪潮里,作为中国科技阵地桥头堡的华为成了他们的眼中钉,肉中刺。他们打着各种借口,限制华为,打击华为,甚至不惜“自我伤害”,也要拆除已经使用多年的华为设备。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、反华政客博尔顿就将打败华为视作遏制中国发展的最重要优先事项。在他看来,要遏制中国发展,首先就要搞垮华为。

面对超级大国的疯狂打压,华为并没有认怂低头,而是在狂风巨浪之间,快速穿梭前行。恼羞成怒之下,博尔顿不顾身份,亲自下场,导演了震惊世界的“孟晚舟事件”。

2018年12月1日,孟晚舟途经温哥华机场时,加拿大边境服务局以应美方引渡要求为由“逮捕”孟晚舟。

消息一出,全球舆论哗然。中国政府随即表示:对于任何肆意侵害中国公民正当权益的霸凌行径,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管,将全力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利,还世间公道正义!

身陷囹圄的孟晚舟第一时间通过丈夫递出一张纸条给任正非:“爸爸,所有的矛头是对准你的,你要小心一点。”

在缴纳了巨额的保证金后,孟晚舟得到保释,但她失去了自由,不得不每天戴着电子镣铐生活。

事实上,只要配合美加政府的说辞,承认他们泼来的脏水,孟晚舟就有很大机会获得自由。而中国只需要放弃5G、芯片等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,中美也有机会重续“友谊”。

但任正非表示,如果要让中国作出让步,才能取消制裁,他宁可不要,即使这样会让女儿受更多苦,也不能拿广大中国人的利益来换取华为的利益。他甚至做好了这辈子再见不到女儿的准备。

两个大国之间的硬碰硬,孟晚舟成了碰撞之间那粒小芝麻,她一度感到恐惧和痛苦,失望和无奈,煎熬和挣扎。

但任正非是了解女儿的,“她意志本来就很坚强,不需要安慰。美国抓错了人,以为抓了她就能拿到证据”。在巨大的不公和无理刁难面前,孟晚舟展现出了她内心强大的一面。

每次出庭,她都是一身简装,面带微笑,以从容优雅的姿态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。法庭上,面对责难,她表现得平静而坚定,绝不认可那些莫须有的罪名。她坦言:“事关尊严,我不会让华为和中国蒙羞。”

这份从容坚定的背后,是华夏儿女传承千年的铮铮铁骨——可以优雅地承受风雨,但绝不卑躬屈膝。

从一个普通小女孩到华为轮值董事长,孟晚舟是如何炼成的?

身处暴风眼中,她依旧没忘自己的使命和责任,她时刻关注着华为的发展,空闲时间不忘读书学习。任正非笑称,孟晚舟可能要读个狱中博士出来。

网友盛赞她:“有种优雅,叫戴脚铐的孟晚舟。”任正非则说:“她应该为自己经历这样的苦难而感到自豪。苦难的经历对她的成长是有好处的。”

2021年9月25日,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,被加拿大无故拘押1028天的孟晚舟终于踏上归途,回到了祖国的怀抱。

在机场,一袭红衣的孟晚舟发表演说,“有五星红旗的地方,就有信念的灯塔。如果信念有颜色,那一定是中国红!”

这一刻,她不再单单是一个华为的高管,而是所有怀有正义与良知的人们,心中的巾帼英雄。

从一个普通小女孩到华为轮值董事长,孟晚舟是如何炼成的?

回国后一个月,孟晚舟就投入到了紧张忙碌的工作中。2023年4月,孟晚舟首次担任华为的轮值董事长,截至现在,她已经第三次担任华为的轮值董事长之职。

而每次她担任轮值董事长时,总会引发媒体关于孟晚舟接班任正非的热议。

对此,任正非有过明确表态:她不符合华为接班人的技术背景要求,华为的接班人选拔更注重能力与制度,而非家族传承,孟晚舟虽进入高层,但轮值董事长职务与“接班人”性质不同。

近年来,随着美国对中国科技战的深入,中国科技企业发展的环境愈发严峻。每每遇到技术瓶颈之时,国人第一个想到的大多都是华为。

而华为也不负众望,在通信技术、计算与存储、芯片研发、操作系统、自动驾驶、AI等科技前沿领域,一人独对美国众多科技巨头,并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。

毫不夸张地说,华为已成这场科技战中,中国人最大的底气所在。而我们也满怀信心,相信在任正非、孟晚舟等华为人的共同努力下,华为必将攀登上新的科技高峰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cvt.cn/49557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