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并非危言耸听。
美国“战区”网站发布消息称,美国商业卫星在某基地捕捉到一架外形奇特的飞行器,其拥有着巨型飞翼,经评估,超越B-21达到42米以上,仅略小于传奇的B-2“幽灵”轰炸机。
(美国“战区”网站透露中国超大型隐身无人机完成首飞,并将其称为“攻击-X”)
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该网站透露,目前该飞机已经完成首飞,标志着大型隐身布局时代的到来!
事实上,起初西方军事界还带着几分怀疑,但随着相关卫星图片的公布,所有质疑烟消云散。
从中可以看到,这款无人机采用了采用了开裂式襟翼设计,背部进气道设计和双发动机特征明显。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底部的特殊涂装——反阴影涂装。
具体来说,反阴影涂装就是一种这种通过视觉欺骗技术,主要采用深浅两种颜色进行交替涂装,其中深色模拟传统机身结构,浅色则与天空、停机坪等背景融合,从而干扰敌方卫星的侦察,最终得以在战场上难以被探测到,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极高。
像美国的B-2、F-22等隐身战机,便是类似涂装技术的典型例子。很显然,这些细节无不昭示着中国在隐身无人机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。
(美媒预估该无人机翼展达到42米,可装载更多武器弹药,杀伤力十足)
这款无人机的气动布局尤为值得关注。
“曲柄风筝”构型打破了传统飞翼设计的限制,令其在空间利用上更为出色。而这种布局,直接减小了对内部弹舱的“挤压”,使得无人机装载更多重型弹药武器,威慑力十足,整体作战效能比起传统轰炸机来说,也得到大幅提升。
正所谓装的越多、干的越狠!
不容忽视的一点是,该无人机拥有着有人机所不具备的优势。换言之,在常规打击任务方面,尤其是在执行危险的临空突袭时,它自己就能独自承担更为危险的任务,不必担心人员伤亡。
事实上,早在俄乌冲突期间,无人机的作用已经得到显现。而“隐形轰炸机+临空投掷低成本精确滑翔炸弹”的组合,更是令人眼前一亮。
(参考歼-20与无人僚机攻击-11的思路,“攻击-X”或许未来也会成为我国下一代轰炸机的无人机轰炸僚机)
而这,也恰恰是最让美国军事专家感到沮丧地方——因为中国这款隐身无人机的出现,恰好见证了美国同类项目X-47系列隐身无人机的失败。为此,西方媒体不得不承认,中国在先进战斗机研发方面的进展速度确实令人惊叹。
可想而知,未来这款无人机,更可能出现在有人-无人协同作战情景下。毕竟参照歼-20的无人僚机概念,为下一代轰炸机配备大型无人轰炸僚机,无疑是当前技术水平下的最优解。
这说明什么?
首先,解放军打法变了,不再单纯依赖有人机或巡航导弹,而是推动有人机-无人机协同作战!
其次,该无人机或成为改变区域力量平衡的关键点。要知道,早在“联合利剑-2024B”演习中,轰炸机就在歼击机支援掩护下,发挥出明显的突击、舰机联动、多路合围等作战优势。可想而知,如今更先进的“无人版B-21”,必然威慑力更强。
这或许就是台湾网友高呼“现在非常希望两岸统一!”的原因之一。
总之,中国航空工业曾经是西方眼中的“追随者”,如今却在隐身无人机领域实现了历史性超越,对外释放出强烈信号——中国航空科技已经进入自主创新的黄金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