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

拍短剧,雷军下场了

9月底,小米正式上线独立短剧APP “围观短剧”,主打“无广告”和“免费看”两大卖点。截至10月25日,下载量已达90万次。不过,该应用覆盖范围有限,仅向小米手机用户开放,尚未上架其他主流下载渠道。

9月底,小米正式上线独立短剧APP “围观短剧”,主打“无广告”和“免费看”两大卖点。截至10月25日,下载量已达90万次。不过,该应用覆盖范围有限,仅向小米手机用户开放,尚未上架其他主流下载渠道。

雷军没有掩饰过自己对于短剧的关注。去年7月,他就在《雷军问网友》中公开表示:“我看了短剧,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”。并且,雷军本人的声音还出现在小米自制短剧《时空合伙人》中,可谓“亲自参演”。

尽管“围观短剧”上线不足一月就突破90万下载,但放眼整个行业,“围观短剧”的表现仍显微弱。毕竟,早两年入局的红果短剧下载量早已突破10亿次,月活用户接近2亿。

更大的挑战在于市场格局。如今的短剧行业早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,红果、快手等巨头几乎瓜分了大部分流量,马太效应愈发显著,留给新玩家的空间有限。

竞争不仅体现在流量层面,也延伸到内容端。优爱腾等长视频平台凭借成熟的内容生态,在短剧创作、版权储备和制作体系上早已深耕多年,“围观短剧”短期内难以与之匹敌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此时小米选择杀入短剧领域,不免显得有些出乎意料,也让人好奇:它究竟图的是什么?

早有预谋

杀入短剧领域,这一动作看似突兀,但其实小米早有预谋。

作为以手机、家电等智能硬件发家的公司,小米深知内容是连接硬件与用户的关键环节,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。因此,从2014年起,小米就开始通过投资与合作不断扩充自己的内容版图,先后入股爱奇艺、优酷土豆、华策影视等公司,并建立自己的影视公司和品牌投拍制作各类内容产品。

小米在短剧领域的试水最早可以追溯至2022年。当时,小米在安卓生态推出了一个第三方的短剧观看小程序——“多滑短剧”。用户无需下载安装,只需通过快应用商店即可打开观看。不过,该平台的所有剧集均来自外部采购,小米只扮演分发渠道的角色,而非内容制作方。

真正涉足短剧制作是在去年5月。那会儿,有网友发现小米开始在社交平台发布短剧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,涵盖短剧编剧、后期制作、短视频策划编导等职位。其中,短剧编剧岗位薪资高达20~30K,主要负责付费短剧撰写,仅要求1到3年工作经验,大专学历以上。

紧接着,在次年7月,小米就上线了首部自制短剧《时空合伙人》。该剧由Redmi牵头,抖音与万合天宜联合出品,时任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、Redmi 品牌总经理的王腾和产品经理胡馨心还亲自参演。不过在今年9月,王腾因违规违纪行为被小米辞退。

但小米并未因王腾的人事变动放慢进军短剧的步伐,不久后,“围观短剧”在小米应用商店正式上线。

有意思的是,这款APP的开发方为成都分享信息传播有限公司,其法定代表人为小米联合创始人、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。王川曾操盘小米盒子、小米电视等核心业务,直接向雷军汇报。

展开全文

由他亲自挂帅,可以窥见围观短剧在小米内部的战略地位——或许这并非一次单纯的内容尝试,而是小米内容生态布局中的关键一环。

为何入局?

众所周知,短剧赛道的发展已进入“卷中卷”的阶段。

DataEye-ADX短剧版数据显示,2024年参与投流的微短剧总数(去重)超4.46万部;此外,今年1月份,在投短剧公司数量同比增长54%,在投剧目数增长101%。市场持续扩张的同时,也让行业竞争空前激烈——流量、成本、内容、变现,环环相扣,几乎没有缓冲的空间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小米选择杀入短剧,颇有种“逆势而行”的意味。然而,在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看来,“卷”于小米而言不是红海,而是补足生态闭环的一个精准入口。

“小米有MIUI、电视 OS、车载系统、应用商店等自有流量池,不需要跟优爱腾抢用户。它要做的是给手机、电视、汽车、家电等硬件配一个低成本、高黏性的‘原生广告位’,让硬件自己会说话、会讲故事,从而强化‘硬件+内容‘闭环,提升整机溢价和用户停留时长。”

换而言之,在当下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布局短剧的环境中,“人有我无”,就意味着小米在生态竞争中可能出现短板,甚至在用户心智上显得微弱。试想一下,如果小米没有构建这样一套内容生态,用户在使用其设备时的体验不会受到影响吗?

此外,尽管短剧赛道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,但小米并非没有机会。

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认为,当下短剧行业普遍依赖付费与广告变现,频繁插播广告让不少用户产生疲劳。“小米主打‘免费无广告’,恰好击中了用户痛点。”

小倩是一位资深短剧爱好者,她告诉我们,自己平时喜欢看短剧,但在其他平台上,几乎每看三集就会被强制播放广告,“很多时候一部剧还没看完,就要看十几个广告,挺烦的。”后来她听说“围观短剧”可以免费看、没有广告,就立刻下载了。

拍短剧,雷军下场了

2020-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与电影票房对比

不过,张书乐也提醒,“围观短剧”的模式虽然能在初期迅速聚拢用户,但关键在于后续的内容供给。“如果没有足够优质的原创剧集支撑,拉新容易,留人难。”

小倩的体验似乎印证了这一点。“围观短剧确实不用看广告,体验挺好,但能看的剧太少,很多都是别的平台早就上线过的存量剧。”她说,“想看最新的爆款短剧,还是得去红果或者抖音那边。”

大厂扎堆入局

不止小米,短剧巨大的市场潜力早已吸引众多互联网大厂争相布局。

QuestMobile数据显示,字节跳动旗下“红果短剧”今年6月的月活跃用户达2.1亿,同比增长179%,首次超过优酷的2亿月活。腾讯则依托微信短剧小程序与阅文集团的IP资源,形成了“平台与IP库”相互联动的内容矩阵。

电商平台也不甘落后。今年7月,京东拿出百万年薪的诚意,大规模招聘短剧内容策略与运营岗位,并在APP灰度上线“短剧”频道。阿里、拼多多入局更早,拼多多自2023年底启动“多多有好剧计划”,今年4月正式上线短剧板块;淘宝则在2024年宣布投入千万元资金和超10亿流量扶持品牌定制剧。

短剧俨然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新战场,而这种竞争并非出于一时热闹。

某种意义上,短剧正成为一种“战略内容”,它能吸引新用户、延长用户停留时间、提升平台活跃度,还能构建新的流量入口,强化生态协同,甚至在内容层面遏制竞争对手的扩张势头。

平台们清楚,谁掌握了短剧,谁就能在未来的流量博弈中占得先机。

不过,短剧行业的泡沫与风险同样显而易见。内容同质化严重、制作成本上涨、变现路径单一,这些问题都摆在小米面前。

小米选择“无广告”策略,虽然短期内能收获用户口碑,但也意味着暂时放弃收益。张书乐认为,这种策略并非保守,而是另一种押注——用户付费不是唯一的变现方式。品牌植入、内容联动、带货等新路径正快速成长,红果短剧已在内测“短剧带货”功能。对小米而言,短剧完全可以成为生态体系中的会员增值服务,进一步延长用户生命周期,提升品牌黏性。

然而,从“免费内容”走向“稳定盈利”,注定是一场漫长的爬坡。短剧行业在经历野蛮生长后,也开始暴露出疲态。

平台们纷纷追求“快产快销”,生产出大量以“爽”为核心的模板化内容:一部剧几天上线、几周下线,用户情绪被迅速消费,而内容价值难以沉淀。如果这种模式持续下去,短剧迟早会重蹈长视频平台的覆辙,热闹一时,却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商业闭环。

张书乐认为,未来的转机或许在于跨界融合。短剧若能与动漫、游戏、衍生品经济乃至文旅产业结合,拓展消费边界,才可能找到新的增长空间。届时,短剧不再只是“碎片化爽剧”,而是成为IP生态的起点。

不仅如此,他指出,行业要走向成熟,关键在于“驱逐劣币”。只有当平台主动扶持原创精品、筛选优质内容,短剧市场才能真正建立起良性循环。“小米只要做到‘小米出品,必属精品’,就有机会打开新的格局。”

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也表示,短剧对小米的意义不在于内容,而在于“营销基建”,“只要用户对碎片化爽剧的偏好还在,小米就会持续加码。这项基建一旦启动,就不会停,除非有一天硬件不再需要故事” 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监管趋严反而可能成为小米的利好。随着低俗内容被清理出场,短剧行业的内容环境将趋于干净、规范。对于小米而言,这不仅节省了内容筛选成本,也有助于让“安全”“健康”的品牌印象更牢固地与短剧业务绑定。

短剧的热度,一直在持续,但大厂们的竞争才刚刚开始。很多时候,真正能笑到最后的,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公司,而是能在喧嚣中筑起内容护城河、构建生态闭环的玩家。短剧这场新的内容游戏,对小米来说,也许只是一个小实验;但在讲故事的世界里,每一次试水,都可能成为新的入口。

【来源】盐财经

【作者】旷晓伊

【编辑】宝珠

免责声明

(上下全部)

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个股、评论、预测、图表、指标、理论、任何形式的表述等)均只作为参考,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。另,本文中的任何观点、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,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。投资有风险,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。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,但不保证其准确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等。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cvt.cn/47679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