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特朗普就曾明说,美国在飞机零部件等方面,攥着能牵制中国的硬招。要是中国少给甚至不给美国稀土磁铁,美国就不让波音公司给中国供飞机零件,这样一来,中国得有200架飞机飞不起来,同时中国自己的宽体大飞机也无法造出来。
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中美博弈从来就是“你出一招,我接一招”,特朗普显然是想靠这点吓唬中国,让中方在博弈中放不开手脚。
(C929模型)
然而,让特朗普意想不到的是,一匹黑马突然闯出打破中美博弈平衡,特朗普这招引以为傲的筹码将彻底失效。
日前,俄方一边突然表示,俄罗斯已经准备好向中国宽体飞机提供零部件了。
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是这样说的,俄方当下已经做好了对华供应的准备,并且可以给中方提供的,是一款复合材料的机翼,以及一款基于PD-35燃气发生器、推力达到26吨的重型发动机。未来这些都将作为备选方案提供给中国,至于最终会如何选择,将由中国自己决定。
对于中方来讲,俄方这番话,在中美博弈中是实实在在地给足了中方底气。
我们也知道,苏联曾是世界航空工业的重要一极,俄罗斯就继承了其相当部分的技术遗产和工业基础,特别是在一些特定领域,如航空发动机和大型飞行器的结构部件制造上,俄罗斯拥有深厚积累。
就拿复合材料机翼来讲,俄罗斯早就用在自己的MS-21客机上了,还做到了不用高温高压罐子就能批量生产,靠的是“干纤维浸树脂”的工艺。用这种工艺做出来的机翼,重量能减10%到20%,成本还能降三成。而中方C929的设计,正好需要“超临界”这种能让飞机飞得更省油的机翼,加上复合材料做的主要受力结构,俄罗斯这技术刚好能对上需求。更关键的是,之前中俄合作CR929的时候,俄罗斯已经把这种机翼拿去做过风洞测试了,证明它在飞行速度达到0.85马赫的时候,气动效率和结构强度都没问题,这一下就能帮C929缩短研发时间。
(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)
另外,曼图罗夫副总理特意提到的PD-35发动机,也是俄罗斯为了应对西方制裁、不再依赖进口而专门研发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,本来就是给宽体客机、运输机这种大型飞机用的。它26吨的推力,刚好能满足C929对发动机的基本需求。而且这发动机用了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技术,能帮中方突破西方在“宽叶片风扇”上的专利限制。
现阶段,虽然中国C929宽体客机国产化率已经很高了,且配备了更先进的长江-2000发动机,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,供应链安全是至关重要。多一个供应商,就意味着多了一份保障和选择。所以正如曼图罗夫副总理所讲, 俄罗斯的发动机和复合材料技术可以作为一个备选方案,降低C929项目可能面临的外部供应风险。
此外,特朗普拿所谓的断供来吓唬中国,这背后也藏了不少的窟窿, 他既没算清波音的饭碗在哪,也低估了中国的准备,更没看清现在全球供应链谁也离不开谁的真相。
截至现在,波音饭碗里很大一块肉其实是中国给的。中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飞机买家,这些年光民航公司就买了几百架波音飞机,且都是主力机型。要是真断了零件供应,表面看是中国的200架飞机飞不了,但波音的损失只会更大。堆积的零件卖不出去,光库存成本就能压得波音喘不过气;中国航司肯定不会再买新的波音飞机,转而找空客,这一下就断了波音未来的大订单。更关键的是,波音在西雅图、芝加哥的工厂,雇了十几万工人,一旦减产,这些工人就得面临失业;给波音做配套的几千家小工厂,也会跟着倒闭。去年波音就因为订单减少裁过几千人,现在要是再丢中国市场,美国航空业的工人、企业主肯定会找政府抗议,所以特朗普想靠“牺牲波音”施压,先不说中国答不答应,美国自己的选票和饭碗就先保不住。
更何况,中国也并没有坐以待毙。这些年中方一直在补飞机制造的短板,国产大飞机 C919 已经开始商业飞行,虽然宽体飞机还在研发,但关键零件的自主生产一直在推进,不是完全靠美国供应。
(特朗普)
最后,现在的全球供应链早就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了。飞机制造更是个复杂活儿,就拿波音787来说,机身零件来自中国,发动机零件来自英国,机翼来自日本,最后在美国组装。美国需要中国的稀土磁铁、机身部件,中国需要美国的部分发动机零件,但这不是谁卡谁脖子的死局,而是互相需要的合作。
中国买波音飞机,波音赚了钱,中国的民航业也能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;中国给波音供零件,国内的企业能活下去,美国的工人也有活干。
总的来说,现在早不是谁比谁更狠的时代了,真正的博弈是谁更有准备、谁更懂合作。中国不会因为特朗普的威胁就退缩,反而会更坚定地把关键技术握在自己手里,比如加快C929的研发、推进CJ-2000发动机量产,同时也不排斥和其他国家合作。这样一来,不管美国断不断供,中方的飞机产业都能稳得住;而波音要是丢了中国市场,想找下一个这么大的买家可不容易。
说到底,特朗普的威胁更像“纸老虎”。他没算清波音的利益,没看到中国的准备,更没看懂全球供应链的真相。真要硬来,最后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