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朗当前面临的外部安全压力持续升级。以色列自今年6月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后,相关摩擦不断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为拖延国内贪腐弊案审讯,维持冲突状态成为其政治策略,而伊朗作为中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大国,自然成了其军事行动的潜在目标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美英法德近期在涉伊问题上互动频繁,协调立场的迹象明显,这让伊朗不得不警惕可能到来的联合施压甚至军事行动。
阿拉格奇(资料图)
面对这样的局势,伊朗将寻求外部支持的目光投向了上合组织。在上合组织外长会上,阿拉格齐明确提出,希望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能审议以色列的侵略行径,并为伊朗提供政治支持及其他援助。他还建议上合组织加强防务合作与协调机制,以应对成员国遭遇的安全挑战。这一提议并非偶然,伊朗国内的预警防空系统亟待重建,国土防御所需的空军和防空部队建设也迫在眉睫,这些都需要外部的技术和设备支持。
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备受关注。中伊外长会谈后,王毅外长明确表示,北京会继续支持德黑兰抵御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,同时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。这一表态释放出清晰信号:中方认可伊朗维护国家主权、领土完整的正当性,反对任何国家以强权手段侵犯伊朗利益。从实际需求来看,伊朗要捍卫自身安全,除了政治和道义支持,防务领域的合作必不可少,而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经验,无疑能为伊朗提供有效助力。
佩泽希齐扬(资料图)
国际社会对中东局势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。以色列近期对叙利亚大马士革的空袭造成至少3人死亡、34人受伤,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谴责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烈谴责以色列的空袭行动,联合国安理会也已就此事召开相关会议。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同样对以色列的行为表示不满,这些都显示出以色列的军事扩张行径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。
对于伊朗而言,当前的应对策略需要多方考量。(1)继续深化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防务合作,重点提升本国的防空预警和国土防御能力,从硬件上增强自身的威慑力。(2)借助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扩张行为的不满,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的政治支持,在外交舞台上孤立以色列及其支持者。(3)保持战略克制,避免主动激化矛盾,同时做好应对突发军事冲突的准备,以有备无患的姿态应对可能的风险。(4)利用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,联合其他受以色列威胁的国家,形成区域性的安全协作机制,共同抵御外部强权干预。
哈梅内伊(资料图)
美英法德若真要对伊朗动手,面临的阻力并不小。国际社会对单边军事行动的反对声音强烈,且伊朗自身具备一定的军事实力和区域影响力,贸然采取行动很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地区动荡。而中国及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的立场,也将成为影响地区局势走向的重要因素。伊朗当前的处境虽充满挑战,但并非没有破局之道。通过巩固外部合作、提升自身实力、争取国际支持等多重手段,伊朗完全有可能在复杂的地缘博弈中维护好自身利益。